【好公司遇到利空…要撿便宜還是快逃?】
一間好的公司,
平常沒事不太容易回到便宜價,
通常是在利空事件發生後才有機會,
不過利空的嚴重性可大可小,
應該怎麼分辨是轉機還是危機?🤔
-
以前就有投資朋友問過我,
公司發生不好的事情時,
一般狀況不是都要避開嗎?
為什麼反而要等待有事情發生,
股價下跌的時候才買進股票,
這樣如果公司經營不善倒了怎麼辦><
-
其實就像人有好人跟壞人,
利空也有分成好的跟壞的,
清楚劃個界線來區分就好^^
我把利空事件分成3大類:
分別是短暫性、永久性和其他,
-
1.短暫性利空
這種其實是最常見的,
像是被剔除台灣50成分股、
原物料或人工成本上漲、
單次性質的虧損(匯損、轉投資、訴訟賠償)、
甚至工廠失火或員工罷工…等這類的事情,
都是歸類在這一類,
-
它們都是短暫性的影響,
時間可以沖淡一切,
而且不會傷害到公司本質,
所以股價下跌甚至來到便宜價的話,
我可能衝第一個撿便宜XD
-
近期案例有:聯強被剔除0056、
和碩及緯創認列立訊評價損失,
-
2.永久性利空
如果公司發生永久性利空,
就不能撿便宜,甚至要執行停損!
-
這種利空和產業跟公司經營層關係比較大,
例如:產業排名被同業超車、
產業趨勢改變導致公司產品落後或被取代、
財報顯示連續虧損3季以上、
護城河消失、經營層爆發誠信問題或爭議,
-
只要提幾檔股票大家應該就秒懂了😂
宏達電、Nokia、大同等…
-
3.其他
當公司進行增資或是發行股票股利時,
這些動作都會讓股本膨脹,
如果賺錢速度跟不上股本膨脹的幅度,
就會導致EPS呈現衰退,
-
這種我認為也算是利空,
但可以再多給公司一點時間來觀察一下,
如果股價因此下跌而且也有來到便宜價時,
可能就要進行更多方的評估,
不能搶第一去撿便宜,
-
舉一檔經典案例-佳格,
股票股利一直發到2017年,
後來可能發現獲利或營收已經跟不上股本膨脹的速度,
所以後來都只配現金股利,
佳格那陣子的營收和股價可以參考,
-
一間好公司發生利空事件,
真的是先不要緊張,
先判斷一下到底會不會傷害公司本質,
如果不會那就可以期待落入便宜價了😆
-
看完可以幫我按個讚唷^^
大大們有什麼經典的案例可以提出來跟我分享嗎?
-
#我沒有Line群組都是詐騙